实验一  测定砂土的粒度成分

(筛析法)

一、          基本原理

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(图I1)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,而后称量,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,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,只适用于分离粒径>0.075mm粒组。

二、         仪器设备

标准筛一套(图I1);普通天平:感量0.1g称量500g;磁钵及橡皮头研棒;毛刷、白纸、尺等。

I-1 标准筛

三、  操作步骤

1.    制备土样

2.    过筛及称量

3.    计算及误差分配

4.    若粒径<0.075mm的含量大于50%,则该土不是砂土而是细粒土,将这一部分用沉降法(实验二)继续分析。

5.    将试验成果填写在记录表格中,根据试样的粒度成分定出土的名称,绘制累计曲线,求不均匀系数()和曲率系数(),并说明该土的均一性。

四、         注意事项

   1.在筛析进行中,尤其是将试样由一器皿倒入另一器皿时,要避免微小颗粒的飞扬。

   2.过筛后,要检查筛孔中是否夹有颗粒,若夹有颗粒,应将颗粒轻轻刷下,放入该筛盘上的土样中,一并称量。

 

实验二  测定细粒土的粒度成分

(密度计法)

一、基本原理

密度计是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,它的主体是个玻璃浮泡,浮泡下端有固定的重物,使密度计能直立地浮于液体中,浮泡上为细长的刻度杆,其上有刻度和读数。目前使用的有甲种密度计和乙种密度计两种型号。甲种密度计(图II-1)刻度杆上的刻度单位表示20时每1000cm悬液内所含土粒的质量。乙种密度计则表示20℃时悬液的密度。由于实验室多种因素的影响,若悬液温度不是20℃时,为准确测得20℃时悬液的密度(或土粒质量)必须将初读数经温度校正,此外还需经弯液面校正、刻度校正、分散剂校正。

1. 有效深度的计算         

2. 密度计浮泡中心平面上之最大粒径()的计算

3. 粒径<之土粒的累计百分含量的计算  

II-1 甲种密度计

二、仪器设备

 1. 密度计

甲种密度计  刻度杆上的读数自060,最小刻度单位为1.0

乙种密度计  刻度杆上的读数自0.9951.030,最小刻度单位为0.001

    2. 量筒  1000cm500cm250cm各一个。

3. 制备土样的设备: 研钵和研棒、筛、天平、煮沸设备、洗瓶、烧瓶、大漏斗、瓷皿、烘箱、干燥器等。

4. 悬液搅拌器、温度计、木尺等。

三、操作步骤

  1. 测定密度计及量筒的各种常数

2. 测定密度计读数的校正值

3. 按时测定悬液的密度及温度。

    4. 根据密度计初读数,计算密度计浮泡中心平面上之最大粒径()。

5. 按式I8I9计算粒径<之累计百分含量。

6. 将试验成果填写于记录表中,并绘制半对数坐标系累计曲线,求各粒组的百分含量,定名。

实验三    测定土的密度

(环刀法、蜡封法)

土的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总质量。

.   环刀法

(一) 基本原理

环刀法是用已知质量及容积的环刀,切取土样,使土样的体积与环刀容积一致,这样环刀的容积即为土的体积,称量后减去环刀的质量就得土的质量。然后计算得土的密度。

 

(二) 仪器设备

1. 环刀:内径68cm,高为2cm

2. 天平:感量0.1g

      3. 测径卡尺;

      4. 切土刀、钢丝锯、凡士林油、玻璃板等。

(三) 操作步骤

1. 测定环刀的质量及体积;切取土样;

2. 测定环刀与土样之质量

3. 计算土的密度

本试验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,取其平均值,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.03g/ cm

.  蜡封法

(一) 基本原理

蜡封法是将已知质量的土块浸入融化的石蜡中,使试样有一层蜡的外壳,保持完整外形。通过分别称得带有蜡壳的土样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量,根据阿基米德原理,计算出试样体积,便可以测得土的密度。

(二) 仪器设备

1. 石蜡及融蜡设备(电炉和锅);

2. 天平  感量0.01g

3. 其它  切土刀、烧杯、细线、温度计和针等。

(三) 操作步骤

1. 切取土样

2. 封蜡

3. 测定试样体积

4. 计算土的密度

 

 

 

实验四    测定土的含水率

(烘干法)

. 基本原理

含水率是指土中水分质量与干土质量之比值,湿土在温度为100105的长时间烘烤下,土中水分完全蒸发,土样减轻的质量与完全干燥后土样的质量之比值,即为湿土的含水率,以百分数表示。

测定含水率的方法很多,其区别是使土样干燥的方法不同,常用的有下列几种方法。

测定方法:烘箱法——适用于粘性土、粉土与砂土常规试验

     红外线法——适用于少量试样试验

     酒精燃烧法——适用于少量试样快速测定

     铁锅炒干法——适用于卵石或砂夹卵石

. 仪器设备

1. 铝盒2个;

2. 天平:感量0.01g

3. 烘箱;

4. 干燥器。

. 操作步骤

1. 测湿土的质量

2. 烘干土样

3. 测干土的质量

    4. 按下式计算含水率

5. 每一土样须做两次平行测定,取其算术平均值。


实验五    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

(锥式仪法和搓条法)

. 基本原理

在界限含水率中,意义最大的是从粘流状态过渡到粘塑状态的液限()和从塑态过渡到半固态的塑限(),土的塑性指数是液限与塑限之差(),它是表示土的塑性强弱的指标。

. 锥式液限仪测液限

(一) 仪器设备

1.铝盒、调土杯及调土刀;

2.锥式液限仪(图V1);

3.天平:感量0.01g;

4.筛:孔径0.5mm

5.磁钵和橡皮头研棒;

6.烘箱;

7.干燥器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V-1 锥式液限仪

(二) 操作步骤

1.制备土样      

2.放锥

3.测液限含水率

4.本实验须做两次平行测定,计算准确至0.1%,取算术平均值,两次平行差值不大于2%。

. 搓条法测塑限

(一)   仪器设备

1.铝盒、调土刀、调土杯、滴瓶;

2.磁钵及橡皮头研棒;

3.天平  感量0.01g

4.烘箱、干燥器、电热吹风器;

5.  孔径0.5mm

6.毛玻璃板    300×200mm

(二)   操作步骤

1.制备土样

2.搓条

3.测塑限含水率

4.       本试验须做两次平行测定,取其算术平均值

5.用测得之液限与塑限值计算塑性指数,并按塑性指数分类定出土名。

 

实验六    测定土的压缩性指标之一

(杠杆式压缩仪法)

. 基本原理

土的压缩性是指土在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压缩变形,体积被压缩变小的性能。饱水土在压应力作用下,由于孔隙水的不断排出而引起的压缩过程称为渗透固结,因此,饱水土的压缩试验亦称固结试验。固结试验是将土样放在金属器内,在有侧限的条件下施加压力,观察土在不同压力下的压缩变形量,以测定土的压缩系数、压缩模量、压缩指数、固结系数、前期固结压力等有关压缩性指标,作为工程设计计算的依据。

. 仪器设备

1.    杠杆式固结仪(图VI1),包括加压及测压装置,压缩容器和测微表;

2.    测含水率和密度所需的设备;

3.    其它:滤纸、钟表等。

  

VI1  杠杆式固结仪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VI-2  压缩曲线

. 操作步骤

1.试样制备  

2.安装环刀   

3.检查设备   

4.安置容器  

5.施加预压  

6. 加压观测

7.拆除仪器  

8.仪器变形校正  

. 成果整理

1.   计算各级荷重下的试样变形量

2.   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初始孔隙比

3.   按下式计算各级荷重下变形稳定后的孔隙比

4.   按下式计算各级荷重下的压缩系数a和压缩模量

5.  将计算成果填入成果表中,并作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如图VI-2。

实验七    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之一

(直接剪切试验法)

一、基本原理

直接剪切试验是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的一种常用方法。试验原理是根据库伦定律,土的内摩擦力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力成正比。将同一种土制备几个土样,分别在不同的法向压力下,沿固定的剪切面直接施加水平剪力进行剪切,得其剪坏时剪应力,即为抗剪强度。然后根据剪切定律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φc

按土样在荷重作用下压缩及受剪时的排水情况不同,试验方法可分三种:

1、快剪法(或称不排水剪)2、慢剪法(或称排水剪)  3、固结快剪法

二、仪器设备

1.    直接剪切仪:应变控制式直剪仪(图IIV1)。

2.    其它:天平、修土刀、环刀、推土器、凡士林、滤纸或蜡纸、秒表、直尺、测角器等。

 


三、操作步骤

1.    切取土样

2.    检查仪器

3.    安装试样

4.    垂直加荷

5.    水平剪切

6.    拆除仪器

四、成果整理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IV1  直剪仪

1.    计算各级垂直荷重下土的抗剪强度及剪切位移ΔL(以峰值抗剪强度为准,必要时绘制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曲线选择抗剪强度)

 () 应变控制式直剪仪

CR

式中:C-量力环校正系数,MPa/0.01mm

      R-量力环测微表读数,0.01mm;  

2.    绘制σ关系曲线:以抗剪强度为纵坐标,垂直压力σ为横坐标,绘制σ关系曲线,根据图上各点连成直线,直线的倾角为土的内摩擦角φ,直线在纵坐标轴上的截距为土的内聚力c

σ曲线中三点不能连成一条直线,且相差不大时(不超过相应抗剪强度的5%),可用三角形求得近似直线代替。作法是:连接三点组成一个三角形,通过此三角形三中线交点(三角形重心)作平行于最长边的平行线,则此线为所求的近似直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