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t4
出自Linux Wiki
提示:此文已超过 10 年(3901 天)未更新,如发现内容过时或有误,欢迎改进:)
Ext4的名称来源于4th extended filesystem,它是广泛应用于Linux的Ext3文件系统的后继。同Ext3类似,Ext4也是日志文件系统。[1] [2]而与Ext3仅仅是将日志功能加入到Ext2中不同,Ext4对Ext3做了很多深层次的改进,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也有变化。目前的Ext4文件系统设计更合理、性能有所提高、可靠性得到增强,还引入了一些新功能。[3]
在Windows也可访问Ext4文件系统,见从Windows访问ext文件系统。
目录 |
新特性
做为新一代文件系统,Ext4文件系统具有很多新特性:
新功能
- 大文件系统与大文件支持
- Ext4文件系统最大支持1 exabyte(10006B=10003GB)[4]的卷,最大文件可达16TB。
- 在线碎片整理(Online defragmentation)
- (开发中)尽管ext4引入了很多避免碎片产生的技术,一个用了很长时间的文件系统总归要产生一些碎片。Ext4将提供一个可以为单个文件及整个文件系统进行碎片整理的工具。虽然目前已经有不少在线整理磁盘的解决方法,但主流内核还未加入对他们的支持。
- 打破子文件夹数限制
- ext3中一个文件夹的子文件夹数不能超过32000,在ext4中,这一限制被取消。
- 时间戳的改进
- 由于计算机总是越来越快,不过任务对时间精度的要求不断提升,精确到“秒”的时间戳越来越显得不够用了。为此,Ext4引入了精确到“纳秒”的时间戳。另外,ext4还在将秒的表示增加了2个比特,这就避免了“2038年问题”,使时间的表示范围增加了约500年。ext4还引了对文件创建时间戳的支持。不过正如Theodore Ts'o所指出的,要使更多的程序支持这一特性,可能还需要修改诸如stat()之类的系统调用函数,而如glibc等依赖于它们的库也需要做相应的更新。正因如此,“文件创建时间戳”走入用户应用程序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。[5]
- 无日志模式
- 有些特殊应用可能希望通过取消日志来提高性能,Ext4提供无日志模式以适应这些特殊需求(从2.6.29内核开始支持)。
性能提升
- 更快速的文件系统检查
- fsck检查磁盘速度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第一步要扫描所有的inode。ext4对未分配的inode做了适当标记,这让fsck检查磁盘时可以将它们整块地忽略掉,大大加快了磁盘检查的时间。[6]
- Extents
- Ext2/3等老Linux文件系统使用间接块映射模式(block mapping),文件的每一个块都要被记录下来,这使得对大文件的操作(如删除)效率低下。Ext4引入Extents这一概念来代替ext2/3使用的传统的块映射(block mapping)方式。“extent”是一个大的连续的物理块区域,它的引入加快了处理大文件的性能、减少了碎片。当块大小为4KB时,ext4中的一个extent最大可以映射128MB的连续物理存储空间。
- 持续预分配空间(Persistent pre-allocation)
- ext4文件系统允许为文件预分配磁盘空间。目前多数文件系统实现这一功能的方法是在要分配的空间中添满0。 在ext4中不再采用这一方法,而是用一个新的fallocate()内核系统调用来实现(支持ext4和XFS),且其分配的空间很可能是连续的。这一技术在流媒体、P2P等多种场合中都有广泛应用。
- 延时分配(Delayed allocation)
- 该技术也称为allocate-on-flush,可以提升文件系统的性能。只有数据将要被真正写入磁盘时,文件系统才为其分配块,这与其它文件系统在早期就分配好必要的块是不同的。另外,由于ext4的这种做法可以根据真实的文件大小做块分配决策,它还减少了碎片的产生。
- 多块分配(Multiblock allocator)
- Ext3文件系统为每次写操作最多分配一个4K块(block),在处理大文件时会导致性能的下降。Ext4在一次操作中可以分配多个块,并尽力让这些块连续,这有助于减少磁盘碎片。当启用了延时分配或使用O_DIRECT时这一功能即被启用。
可靠性增强
- 日志校验
- 日志通常用于在硬件故障发生后恢复数据,它是日志文件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,按照损坏的日志执行恢复操作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。所以Ext4为日志增加了校验和以提升可靠性。这一特性还可以安全地避免写日志进程的磁盘I/O等待时间,并略微提高了性能。
兼容性
- 前向兼容
- ext4文件系统与ext3部分向前兼容。即只要不启用extents(ext4的一项新特性),ext4文件系统就可以做为ext3文件系统挂载。
- 后向兼容
- ext4后向兼容与ext3和ext2,即可以将ext3或ext2文件系统做为ext4分区挂载。由于此时可以使用ext4的一些新特性(如新的块分配算法),这样做时还可以稍稍提升性能。
评价
测试数据
有关ext4文件系统的测试结果,可以参考Phoronix上的文章,或者可以看LinuxToy上的翻译。
另外,在“知道分子”博客上也有一篇文章Ext2 v.s. Ext3 v.s. Ext4 性能比拼可供查阅。
已知问题
虽然ext4已经正式进入2.6.28版内核,但近来出现了ext4丢失数据的报道[7],目前这一问题的原因已经查明[8],补丁会加入到2.6.30版本内核中。
使用ext4
要使用ext4,推荐在新建分区时将其格式化为ext4。也可以将ext3升级为ext4,参见 http://ext4.wiki.kernel.org/index.php/Ext4_Howto
相关资料
- ↑ http://kernelnewbies.org/Ext4
- ↑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Ext4
- ↑ IBM Developer Networks上的Anatomy of ext4
- ↑ "Migrating to Ext4". DeveloperWorks. IBM. http://www.ibm.com/developerworks/linux/library/l-ext4/. Retrieved on 2008-12-14.
- ↑ Theodore Ts'o answer on creation time stamps for ext4
- ↑ Improving fsck Speeds in Ext4(英文)
- ↑ LinuxToy有关ext4可能丢失数据的报道
- ↑ 对Ext4文件丢失数据原因的介绍
详情
开发者 Mingming Cao, Andreas Dilger, Alex Zhuravlev (Tomas), Dave Kleikamp, Theodore Ts'o, Eric Sandeen, Sam Naghshineh, others 全称 Fourth extended file system 发布 稳定版: 2008年10月21日<br> 不稳定版: 2006年10月10日 (Linux 2.6.28, 2.6.19) 分区标识 0x83 (MBR) EBD0A0A2-B9E5-4433-87C0-68B6B72699C7 (GPT) 结构<br> 目录内容 链表, hashed B-tree 文件分配 Extents/Bitmap 坏块 表格 限制 最大文件尺寸 16 TiB (for 4k block filesystem) 最大文件数量 40亿 (在文件系统创建时指定) 最长文件名 256字节 最大卷容量 1 EiB 文件名字符集 除 NULL ('\0') 和 '/' 外之所有字符 功能 日期记录 修改(mtime), 属性修改 (ctime), 读取 (atime), 删除 (dtime), 创建 (crtime) 日期范围 1901年12月14日 - 2514年4月25日 日期分辨率 纳秒 岔流 否 属性 extents, noextents, mballoc, nomballoc, delalloc, nodelalloc, data=journal, data=ordered, data=writeback, commit=nrsec, orlov, oldalloc, user_xattr, nouser_xattr, acl, noacl, bsddf, minixdf, bh, nobh, journal_dev 文件系统权限 POSIX 透明压缩 否< 透明加密 否 单一实例存储(SIS) 否 操作系统支持 Linux、Windows(通过Ext2Fsd)
本文对您有帮助?分享给更多朋友!
反馈与讨论
发现文档不全面、有错误却没时间编辑文档?想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见解?欢迎在此留言、讨论。